鼎芯无限科技 中国最大的两家指纹芯片厂商打起专利官司

用户投稿 25 0

中国最大的两家指纹芯片厂商打起专利官司

来源:证券时报

中国最大的两家指纹芯片厂商打起专利官司,波及A股三家上市公司。

兆易创新(603986)9月29日公告,拟购买资产标的上海思立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立微”)收到了《应诉通知书》,汇顶科技(603160)日前向深圳中级法院起诉思立微和深圳市鼎芯无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鼎芯无限”)侵犯三项专利,合计要求两方赔偿2.1亿元,并立即停止产品销售。

10月8日,兆易创新股价跌停,收盘于79.86元/股,同日汇顶科技也下跌5.26%收于75.89元/股,而鼎芯无限系力源信息(300184)全资子公司。兆易创新董秘办人士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公司股价下跌主要受到该事件影响。公司会继续推进重组工作,当前在配合律师事务所发表意见。

汇顶索赔2.1亿元

鼎芯无限科技 中国最大的两家指纹芯片厂商打起专利官司

本次汇顶科技共起诉由思立微制造、鼎芯无限销售的一款电容指纹产品侵犯其实用新型和发明等三项专利。

汇顶科技诉称,思立微和鼎芯无限未经汇顶科技许可,制造、销售某款电容指纹芯片,而该产品落入其专利权保护范围。涉及专利分别为 “基于指纹识别的终端及其待机状态下的登录方法、系统”、“电容指纹感应电路和感应器”的发明专利权,以及名为“硅通孔芯片的二次封装体”的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汇顶科技要求判令思立微、鼎芯立即停止侵权行为,立即销毁侵权产品,以及判令思立微、鼎芯合计赔偿损失约合2.1亿元,目前该诉讼案件尚未开庭审理。

兆易创新在公告中表示,据重组标的思立微初步判断,涉诉产品所占收入、利润贡献较小,涉诉专利在专利申请日前已存在于多项公开文献及应用于多款公众产品中。

思立微9月28日也在官网发布声明进行回应,表示涉诉三项专利分属信息处理电路设计、封装及终端系统实现,在所属领域皆为业界通用技术。在此三项专利申请日前,相关技术已存在于多项公开文献及应用于多款公众产品中。公司认为该三项专利不符合创造性、新颖性要求,并拟对其申请宣告专利无效。

思立微认为,公司所设计产品皆基于自主研发技术,制造涉诉电容指纹产品时所用的相关技术已经是公开和公知信息,并未侵犯任何专利或专有技术,公司将积极应对以维护合法权益。

另外,作为本案被告之一,鼎芯无限系力源信息全资子公司,上市公司方面人士向记者表示,鼎芯代理涉诉芯片销售总金额1819万元(含税),对上市公司影响很小。

指纹芯片大厂掐架

今年7月草案显示,兆易创新拟发行股份及现金支付方式作价17亿元收购思立微100%股权,发行价为89.95元/股,相对最新收盘价已出现倒挂。

兆易创新董秘办人士表示,公司会继续推进重组工作,目前正在与本次重组中介机构、知识产权专业机构沟通,判断本次诉讼案件对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产生的影响。当前,兆易创新正在准备回复证监会反馈意见。

此次诉讼所涉及的产品直指思立微指纹芯片产品,而汇顶科技与思立微在指纹芯片产品领域是直接竞争对手。CCID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指纹识别芯片出货量主要集中在FPC、汇顶科技和思立微三家企业,合计占指纹识别芯片市场整体出货量的76.40%,其中汇顶科技占比34.5%位列第二,思立微占比6.50%排名第三。

(记者 孟庆建 阮润生 记者曾灿对本文亦有贡献)

每天吃透一个产业链:华为海思如何改写国产芯片命运(附股)

在全球科技博弈的浪潮中,中国半导体产业正经历一场静默却深刻的变革。华为海思,这家曾被美国制裁逼至绝境的企业,如今凭借自主创新和产业链协同,不仅实现了芯片技术的突围,更带动了一批中国科技企业站上全球舞台。截至2025年5月,海思芯片国产化率已突破60%,其背后的产业链生态正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

鼎芯无限科技 中国最大的两家指纹芯片厂商打起专利官司

国产替代:从“卡脖子”到“强筋骨”

过去十年,中国半导体产业长期受制于海外技术垄断,尤其在高端芯片领域,国产化率一度不足10%。但这一局面正在被打破。华为海思通过“平台化”战略,联合上下游企业构建了覆盖设计、制造、封测的全产业链生态。例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市场规模已超2281亿元,新能源车渗透率超30%,为芯片国产化提供了庞大的需求基础。海思的昇腾AI芯片、鲲鹏服务器芯片等产品,已逐步追赶国际大厂性能,并在华为盘古大模型的赋能下,加速渗透至智能驾驶、云计算等高附加值领域。

鼎芯无限科技 中国最大的两家指纹芯片厂商打起专利官司

技术突围:麒麟芯片的逆袭之路

2023年,搭载麒麟9000s芯片的华为Mate60系列横空出世,标志着中国芯片设计能力的全面突破。这款采用5nm工艺的芯片,集成超150亿晶体管,性能比肩国际顶尖产品。此后,海思陆续推出麒麟9020、麒麟8000A等迭代产品,不仅让华为高端手机零部件国产化率接近100%,更带动了国产半导体设备、材料的升级。例如,北方华创的7nm刻蚀机、长电科技的先进封装技术,均在华为供应链中实现规模化应用。

产业链协同:谁在助力海思“破局”?

海思的崛起离不开产业链伙伴的深度绑定。在分销领域,深圳华强力源信息 作为核心代理商,构建了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力源信息旗下鼎芯无限自2009年起代理海思芯片,2024年净利润预增超43%,其产品已渗透至智能电网、安防监控等领域。深圳华强 则依托“华强北”品牌优势,将海思芯片推广至汽车电子、物联网等千亿级市场。

在技术适配环节,润和软件诚迈科技 成为关键推手。润和软件主导完成了海思芯片与鸿蒙系统的全栈适配,其金融、工业领域解决方案已通过验证。诚迈科技则为海思芯片提供智能汽车操作系统优化,助力车企实现智能座舱升级。测试服务商东方中科 通过子公司万里红承接华为PC端订单,间接推动海思芯片在政务、教育场景落地。

鼎芯无限科技 中国最大的两家指纹芯片厂商打起专利官司

未来战场:AI与5G-A的融合革命

随着AI大模型和5G-A技术的爆发,海思的布局已延伸至更前沿领域。2025年,麒麟X90 CPU芯片获国家信息安全II级认证,首次进军PC处理器市场,直接挑战英特尔和AMD的垄断地位。在通信设备领域,世纪鼎利 与华为联合开发的5G-A工业模组,正推动智能制造升级;盛剑科技 的射频器件则成为基站建设的核心组件。

政策红利也在持续加码。上海推出的“算力券”“模型券”政策,深圳百亿级半导体产业基金,均为海思生态链企业注入发展动能。据预测,2025年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将达2000亿元,而海思昇腾系列凭借国产7nm工艺和80%的良率,有望占据三分之一份额。

资本市场的“海思效应”

海思产业链的成长性已在资本市场得到验证。2025年3月,华为海思概念股单日涨幅最高超30%,晶赛科技通富微电 等企业因业绩预增超200%引发资金追捧。封测龙头华天科技 通过海思质量认证后,净利润增速连续两年突破140%;美格智能 凭借与海思合作的4G/5G模组,在物联网赛道实现超120%的利润增长。

不过,国产替代仍是长线战役。EDA工具、光刻胶等核心材料的国产化率仍低于10%,海思营收规模需突破千亿才能拉动全产业链升级。这也意味着,深度绑定海思技术生态的企业,将在未来十年持续受益于国产化红利。

(注:本文提及个股仅为案例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相关问答

深圳市鼎芯无限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深圳市鼎芯无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DXY鼎芯,是一家专业的物联网射频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目前主要涉及射频微波、安防监控、电力仪表、M2M物联网、汽车电子...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