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学校史 西南医科大学重温红色校史

用户投稿 3 0

西南医科大学重温红色校史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泸州观察 张其 川观新闻记者 范芮菱

“学校是应党和人民群众的需要而产生的,从一出生就是具有红色基因的高等学府。在感悟历史中接受精神洗礼,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前行力量,是我们的必修课。”4月2日,站在西南医科大学校史馆前,学校党委书记廖斌向学校老师讲起了红色故事。

西南科技大学校史 西南医科大学重温红色校史

1963年4月2日,朱德来到该校视察,并为学校挥毫题词。58年后的4月2日,廖斌在校史馆将红色校史娓娓道来……

1951年4月下旬,西南行政区卫生部决定在川南人民行署区的所在地泸州筹建一所医士校——西南区川南医士学校,培育医药人才,用以解决医药人才匮乏,缺医少药严重,广大老百姓深受疾病威胁的问题,这,就是学校的前身。

西南科技大学校史 西南医科大学重温红色校史

而面对饱受战争蹂躏,深受疾病、贫穷的威胁广大老百姓,第二野战军卫生部直属一分院的128名干部战士集体就地转业,白手起家,建立了学校附属医院的前身——川南医院。

看着校史馆内一张张具有历史意义的照片,廖斌回忆起了学校的两个重要历史节点。他表示,西南医科大学有着优秀的红色基因,回忆这段历史,就是要让大家牢记“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的立校初心,扎实培养拥护党的领导、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西南科技大学校史 西南医科大学重温红色校史

川观新闻记者了解到,在西南医科大学校史中,有许多革命先辈留下的红色印记,例如朱德。他与忠山有着特殊情缘,先后曾5次到过泸州,最长一次达5年之久。1963年4月2日,朱德视察泸州,仍记挂着忠山上那所医学校。在登山赏景之后,他为学校题词:“继承祖国医学遗产,学好现代医学科学,为广大人民服务。”

50多年过去了,朱德给学校的题词“继承祖国医学遗产,学好现代医学科学,为广大人民服务”,像灯塔样为学校指引着方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西南医大人奋发图强。

西南科技大学校史 西南医科大学重温红色校史

经过70年的建设与发展,西南医科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医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高等院校,成为四川省医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川渝滇黔结合区域的省级医疗卫生中心。“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西南医科大学将通过重温学校红色历史等多钟方式,强化红色基因、传承“二野”精神。

西南科技大学校史 西南医科大学重温红色校史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从清华血脉到西部高地:西南科技大学用50年书写中国高校逆袭传奇

:在四川绵阳的青山绿水间,一所以“清华基因”为底色的西部高校,正以颠覆性的成长速度刷新公众认知——它既承载着清华大学三线建设时期的血脉,又在新时代将产学研融合做到极致。从“清华绵阳分校”到西南科大,这段跨越半个世纪的传奇,藏着中国高等教育突围的密码。

西南科技大学校史 西南医科大学重温红色校史

一、清华血脉:三线建设时期的特殊使命

1965年,清华大学响应国家三线建设号召,在绵阳设立分校,代号“651工程”。这座深山中的校园,承载着特殊历史时期的科技报国使命,电子工程、无线电等尖端专业师生在此秘密开展科研攻关,成为西南科大最原始的“学术基因”。

2000年,当西南工学院与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西南科技大学时,原清华绵阳分校的校址成为新校区的核心区域。至今,校园内仍保留着清华红砖建筑群,图书馆里珍藏着当年清华教授手写的讲义,这些实物见证着两校的血脉传承。

西南科技大学校史 西南医科大学重温红色校史

二、学科裂变:从单一工科到国防科技先锋

依托清华的工科底蕴,西南科大在合并初期聚焦建材、矿业等传统工科。但真正的蜕变始于2006年国防科技学院的成立——这一决策精准踩中国家军民融合战略,学校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国字号”科研院所深度绑定,开创“学科共建、平台共用、人才互聘”模式。

硬核学科矩阵 :

核技术 :全国首个开设“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专业的省属高校,科研成果应用于秦山核电站安全系统

机器人技术 :2004年斩获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亚军,近年研发的救灾机器人多次参与汶川、九寨沟地震救援

环境工程 :2024年获批5亿元科研经费,尾矿处理技术被五矿集团列为标准工艺

2024年最新数据显示,该校ESI全球前1%学科增至5个,工程学、材料科学等学科已比肩部分“双一流”高校。

三、产学研革命:把实验室建在军工车间

西南科大最颠覆传统的,是将清华“顶天立地”的学术理念与西部产业深度嫁接:

教授双聘制 :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长虹集团等董事单位聘请400余名专家,其中院士13人,直接参与教学与课题攻关

实验室共享 :与军工单位共建34个实验室,价值2亿元的风洞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学生大二即可接触歼 20空气动力学试验数据

成果转化闭环 :2024年单项技术转化突破1000万元,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解决长江流域环保难题,被写入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

这种“把论文写在生产线”的模式,让该校连续三年蝉联四川省属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冠军。

四、人才逆袭:深山里的“学术特种兵”

在西南科大,有一群特殊的“学术移民”——他们放弃东部985高校教职,扎根绵阳攻关“卡脖子”技术。环境学院教授余刚团队历时8年研发出核污染监测系统,成果获202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而他们的实验室,正是当年清华教授搭建的防震临时棚改建而成。

数据见证跨越 :

国家级人才从2010年的1人激增至2024年的7人

学生团队近5年获“挑战杯”等国家级奖项超1500项,创新力碾压多数211高校

2024年软科排名跃升127位,被教育界称为“西部高校现象级逆袭”

五、未来之战:打造中国的“麻省理工”

站在建校70周年的节点,西南科大正谋划更大胆的变革:

“门百计划” :向本科生开放100门研究生课程,提前培养顶尖科研苗子

国际实验室集群 :与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共建智能制造实验室,引入欧盟废水处理技术标准

数字孪生校园 :利用元宇宙技术重建清华绵阳分校旧址,打造沉浸式校史教育基地

正如校长在2024年科技创新大会上所言:“我们要做的不只是追赶,而是重新定义西部高校的边界。”

结语 :从清华血脉到自主创新,西南科大的故事远不止于一所高校的成长史。它证明:在新时代的中国,教育公平不是简单的资源平均,而是让每片土地都能长出独特的创新生态。当这所深山里的大学开始向全球输出标准,世界终于看清——高等教育的未来,未必只在北上广。

今日话题 :你如何看待高校地域与实力的关系?西部高校逆袭需要哪些关键要素?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真知灼见!

相关问答

西南大学校史?

学校溯源于1906年建立的川东师范学堂,1936年更名为四川省立教育学院。1950年四川省立教育学院与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合并建立西南师范学院,农艺、园艺和农产制造...

西南交通大学校史?

西南交通大学创建于1896年,前身是北洋官铁路局创办的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1900年,由于八国联军入侵,学堂被迫停办。1905年,学堂在唐山复校,...西南交通大...

如何评价西南大学成立十周年办学110周年校庆?申请方

及其在校庆中的角色承担高校公共关系涉及外部公共关系,主要包含与政府、媒体、企业、社会人员的关系的处理;以及内部公共关系,主要针对教...笔者将...

西南石油大学的西油校史?

西南石油大学诞生于中国第一次石油大会战,首任校长马载(副部级、1949年时任热河省委副书记)率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石油学院的教师(教师中还有部分从苏联莫斯...

红河职业技术学院校史?

红河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教育部备案的国家公办大学,由红河州人民政府主管。办学历史2020年2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20年5月,红河职业技术学院通过...

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贺信?

云南大学百年校庆是一次历史性的盛会,以下是一些我的感悟:首先,云南大学百年校庆是学校的里程碑,十分值得庆祝。百年校庆活动的开展,反映了学校百年来在教...

华东政法的大学?

一、学校校史华东政法大学前身为原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吴大学、厦门大学、沪江大学、安徽大学、上海学院、震旦大学等9所院校的法律系、政治...

超10所高校已申请改名,河北3所广东5所,能改名成功吗?

历经百余天的考察后,18年5月31日教育部发布《关于2018年拟批准设置高等学校的公示》名单,其中只有19所新增本科学校、16所更名大学、3所独立学院转设民办本科学...

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怎么样?设有哪些专业?申请方

[回答]~接下来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广西师范大学的经济管理学院开设的专业以及研究情况专业设置:经济学、工商管理、会计学、金融学、人力资源管理广...

英国最古老的两所大学?

1、牛津大学-925岁牛津是官方最古老的英国大学,成立于1096年,也是英语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学。2022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22、剑桥大学-812岁剑桥大学...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